中医学里的水毒病是什么?
水毒指的是体液分布不均匀时发生的状态,也即体内发生水代谢异常的状态,可引起病理的渗出液及异常分泌等,也可出现发汗排尿的异常。属于中医的“痰饮证”。
水毒相当于西医的血吸虫尾蚴皮炎[2]。4 凡患疮疡,水入疮中,局部疼痛,水肿,甚或全身发肿的称为水毒 水毒为病证名[1]。凡患疮疡,水入疮中,局部疼痛,水肿,甚或全身发肿的称为水毒[1]。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
指患疮疡,水入疮中,局部疼痛、水肿,甚或全身发肿。 或者【水毒】又称“溪毒”。指溪涧被污染的疫水,人感染后,会得蛊病。《诸病源候论.水蛊侯》(二十一卷):「此由水毒气结聚於内,令腹渐入…名为蛊也。」这里指的污染源类於血吸虫尾。 治疗情况不同,针对治疗。
水毒:由肾功能衰弱引起,表现为浮肿。需检查肾脏和心脏状况,如肾功能不好,可服用金匮肾气丸;如两者均健康,则需多运动,饮食可多吃除水湿的丝瓜、冬瓜等。湿毒:表现为舌苔白腻、恶心等。主要由脾气虚不能化湿导致。饮食上,豆类最养脾,可用各种豆子熬粥;党参、白术炖肉也有健脾除湿效果。
水中毒是什么引起的?在医学上,水中毒也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,是指人体摄入的水量超过排出的水量,使水滞留在体内,破坏了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,导致血浆减少。渗透压和循环血容量增加。
尿毒症在中医中一般被称为“肾瘴病”或“溺毒病”。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,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的一种疾病。在中医理论中,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腑之一,与膀胱、水道等器官共同维持体内水液平衡和排泄功能。因此,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,中医往往会将其与肾脏相关的问题相联系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十一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66hk.cn/kaoshizs/202504-65501.html